中药灵芝是传统中医药中的珍品,素有“仙草”之誉。2000 余年来,灵芝的临床应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改变,古代临床灵芝是如何使用的? 常用于治疗哪些病证? 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方书和本草,对灵芝的古代临床使用进行整理,为灵芝的现代应用提供参考。
1 隋代以前
在此时期,灵芝在临床方书中少有记载。灵芝的大量出现始见于汉代的道家典籍、神仙传说及文学作品中,成为当时社会追崇的仙家灵药。刘向《列仙传》记载的神仙中人皆服食灵芝。“(彭祖) 常食佳芝,善导引行气。”
“(江妃二女) 我遵其旁,采其芝而茹之。”
“(鹿皮公) 食芝草,饮神泉,且七十年。”葛洪《抱朴子内篇》“仙药篇”中,将芝草放在重要位置,抱朴子曰: “五芝及饵丹砂、玉札、曾青、雄黄、雌黄、云母、太乙禹馀粮,各可单服之,皆令人飞行长生。”又云: “仙药之上者丹砂,次则黄金,次则白银,次则诸芝,次则五玉,次则云母……”而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也佐证了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功效并非虚妄,“赤芝,味苦、平。主胸中结,益心气,补中,增智慧,不忘。久食轻身不老,延年神仙。一名丹芝。”
川大金钟采用的是赤芝灵芝孢子粉作为产品原材料
原材料种植基地直供,并经过有机认证,品质有保障
2 隋唐时期
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首次提出六芝的配伍禁忌,云: “( 六芝) 薯蓣为使,得发良,恶恒山,畏扁青、茵陈。”在薯蓣条中载“紫芝为使”。这个结论被后世沿袭。《千金翼方》中“用药处方”中将“白芝”列为惊痫通用药。惟一的有关灵芝附方为“华佗云母丸子三人丸方”,内有53 味中药,紫芝名列第十三。作为唐代唯一的官修本草《新修本草》,对灵芝的临床效用没有过多的探讨和评价。仅谈及五芝稀有难得。云: “五芝,《经》云: 皆以五色生物五岳,诸方所献,白芝未必华山,黑芝又非常岳。且紫芝多黄白,稀有黑青者,然紫芝最多,非五芝也。但芝自难得,纵获一二,岂得终久服耶。”
3 宋元时期
该时期有关灵芝的本草记载多沿承旧说,少有增添。惟《日华子本草》在仙灵脾中云: “仙灵脾,紫芝为使,得酒良。”灵芝的临床应用在宋代临床方书达到高峰,其中以紫芝的应用最为频繁。《太平圣惠方》有2 处出现“灵芝”。第一处在“治虚劳不足诸方”中,
“治虚劳不足。补益思食助力,宜服此方。”紫芝列为第三。另一处为卷第九十四,载有神仙服灵芝法,云: “神仙服灵芝。轻身飞行法。上取石上灵芝。一寸八寸八九节者。十斤曝干。捣末蒸一复时。又曝令干。更捣万杵。炼蜜如白。”《圣济总录》新增紫芝丸方、览圣丹方和雷丸方3 个方剂。紫芝丸方“治虚劳短气,胸胁苦满,唇口干燥,手足逆冷,或有烦躁,目视,腹内时痛,不思饮食,安神保精。”雷丸方用于“治五痔血日久,众药不瘥者。”其中紫芝丸方和览圣丹方中均载紫芝为首药。该书另附有灵芝丸方,出现两次。方名有灵芝,组方中并未使用灵芝。《普济方》新增灵芝散、紫芝丹2 方。灵芝散“治出血齿痛”; 紫芝丹“主降心火、益肾水、秘真气、健阳事。”此后金元时期的医学著作《丹溪心法》、《儒门事亲》、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、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》等均无灵芝的临床使用记载。
4 明清时期
该时期,灵芝逐渐远离临床,众多医药学家对灵芝功效进行了质疑和反思。时珍尝疑∶
“芝乃腐朽余气所生,正如人生瘤赘,而古今皆以为瑞草,又云服食可仙,诚为迂谬。近读成式之言,始知先得我所欲言,其揆一也。又方士以木积湿处,用药敷之,即生五色芝。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。此昔人所未言者,不可不知。”更将“芝”列入菜部。在“主治”条中,时珍增“疗虚劳,治痔。”并将《圣济总录》紫芝丸方列入“附方”。
有关灵芝的历代记载,出现了肯定、神化、质疑、否定再到肯定的一个反复过程。其真正疗效在中医临床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和发现,造成了明清以来灵芝逐渐疏远临床并从临床消失的重要原因。后世的非议表明对灵芝的认识具有局限性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作为现存最早中药学著作,其认识到了依靠20 世纪的技术和知识才发现的药理作用,其跨越两千多年的智慧,需要更高层次的研究探讨。
本文摘编自《中国现代中药》 2016年5月第18卷第5期,(原文作者查良平、袁媛、黄璐琦)特此致谢!